1、黄公望于1350年以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墨色创作了这幅旷世之作富春江畔的山水,淡墨疏影,变化无猜空唯穷,被誉为我国山水画的巅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传世名作2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时期的王希孟,以其细腻的画卷,展现了江南的秀美与宏大千里江山图现珍藏。

2、一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二江帆楼阁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此画为立轴绢本,展现春游的场景画家以细笔勾出。

3、1桂林山水许多中国山水画大师创作了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经典作品,表现了桂林山水的壮丽和灵动2潘天寿的漓江翠微潘天寿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3黄宾虹的漓江山水图黄宾虹以其独特的笔法和山水画风格描绘了桂林的自然风光4李可染的。

4、历代山水画名作选的作者们,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隋展子虔以精细的人物描绘和独特的山水技法,游春图展现了贵族游春的繁荣景象,开创了卷轴山水画的新篇章,尽管有人质疑其真实性五代董源,以水墨山水著称,他的画风平淡天真,山水间充满江南的秀美风光,对。

5、江南山水画名作如下清樊坼江干风雨图此图绘江岸山峦层叠,树木繁茂,随风招展,山麓下树丛间,屋舍庭院错列,江水荡波,渔船往来,道上行人马匹,神形俱足,别有风致,一派江南水村的美景布局精巧,用笔工整严谨而简练准确,设色明快而绚丽,尽现江南水景风光清吴宏江城秋访图江城秋访图。

6、山水画可以看看这些人的作品 唐朝王维,山水画代表人物,苏轼称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7、No3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江帆楼阁图,唐代,绢本设色,立轴,纵1019cm,横547cm 此画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以“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创作的传世国画山水名作此图使人远离尘世,倾情自然,纵目千里,给人以清新而“超然物外”之感No4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明皇幸蜀图唐代,绢本绘画。

8、如王齐翰的勘书图轴一作挑耳图,南京大学历史系藏和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轴宋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人物画中绘有山水卫贤的高士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和赵朴的江行初雪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是两帧有人物活动的山水画他们的山水画风虽各有小异,但总体。

9、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面我们。

10、马远的传世名作踏歌图属中国古画,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淡设色,绢本水墨画长1918厘米,宽1045厘米“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与现在藏族的锅庄舞类似巜踏歌图表现的是江南民情风俗的山水画此画分三部构图,远景危峰屏。

11、胡翼,字鹏云,五代画家,主要活动于后梁之际,善画佛道人物,也能画楼台车马,亦精于摹古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画中有其秋山图江山渔艇图春山萧寺图等94件传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图轴关山行旅图轴等,相传为其所作,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12、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徵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画入微文中“十洲”便是指仇英。

13、王济红自幼对祖国的传统绘画书法艺术充满热爱,儿时山居生活不仅培养了他的“大山情结”,也锻炼了他的观察力和捕捉美感的能力从少年时期开始,他就积极参与登山看山学山画山的艺术活动,期间多次拜访名家,学习书画大师的技法,并广泛涉猎古今名作,系统学习了隋唐五代宋元以来的山水画理论,掌握。

14、李思训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和明皇幸蜀图 王维699759,字摩诘,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15、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重人文精神宋代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浏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宋代山水画,其表现的题材上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北宋。

16、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法是与他所表现的特定景色充分适应的宋代沈括称他“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大都为坡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崭绝之。

17、4 青年时期,仇英结识了文徵明和唐寅,受到了他们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体现了文徵明和唐寅的风格5 仇英后来师从周臣,并结识了周六观项元汴棚模陈官等大收藏家,得以深入研究和临摹大量宋元名作,创作出如摹天籁阁宋人画册等作品6 仇英在人物画和青绿山水画方面造诣深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