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源是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被誉为“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代表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和潇湘图等2 董源934-约962,五代南唐画家,被誉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他擅长画山水,也精通人物和轮行禽兽他的山水画初学荆浩,后以江南实景为题材,创作出平和深远的景象,使用名为;魏晋南北朝呆萌的装饰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青绿山水画的萌芽期,此时的山水大多作为 人物画的背景 ,不讲求比例,处于“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阶段,比如萃花之前讲过的 洛神赋图 ,我们的女神就画得比山还要高大由于时间久远战乱动荡,魏晋南北朝的绘画作品极少流传下来,从敦煌壁画中;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山水画家其中,王希孟董源和李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王希孟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青绿山水画风,展现了北宋山水画的独特魅力画中千山万壑浩渺烟波,以细腻的笔触。

张大千还曾创作过阿里山晓色,其忆游作品在简化实景的同时却增强了对神气的表现,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阿里山浮云也是画家张大千的一幅非常有名的泼墨山水画这幅画作大约是大师八十二岁的时候绘制的,在全幅画作来看,几乎看不见任何的勾勒的痕迹,基本上映入。

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得以一窥溪岸幽亭图的韵味这幅由王原祁在1712年创作的山水小景,是对倪云林风格的精妙仿照其笔触疏朗空灵,让人沉醉于画面中虚实相映的妙境实景与空景的巧妙结合,是山水画旷远意境的两大支柱近处的水墨实体,如茅舍隐于丛林之中,展现出幽居之感而远方的空灵与空白;董源,五代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擅长山水人物禽兽他的山水画源于荆浩,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其作品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笔力沉雄,用笔停匀,疏密浓淡,层层生发,自然生动此画用笔一势,具方向感,节奏相依存,为圆熟之境远山峰顶用笔有虚实淡浓隐现,极生动地表现了;天地万物,陶泳乎我读吕品田的山水画1#4712乱山葱茏 纸本水墨 68×34厘米 2014 2#4712晓风 纸本水墨 34×69厘米 2014 3#4712乡关。

这种表现法使得中国山水画在视觉上更加广阔和深远中国画还体现了诗书画印一体的特点笔墨作为“中国画技法总称”,在中国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画不仅追求写实,更强调意境的营造实景实物在画作中并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理想化的加工,使之具有诗意因此,可以说“中国画是诗。

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山川树木,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而是更加关注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使得雪景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中的特色部分传统山水画通常以“留白”来表现白雪,仅偶尔使用白粉雪景题材历来受大画家们的推崇,主要因为其创作难度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