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甫凯,1973年生于三门,1996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连续参加三届全国美展及全国水彩粉画展,出版作品集《笔墨家园》,获台州第四、五届曙光奖,被评为台州市优秀青年文化人才。

  

  柯甫凯油画作品《暖阳》

  

  柯甫凯油画作品《网事》

  “油彩绚丽、油彩厚重,传达出的却是淡泊、悠闲、诗意的中国情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透过晨雾暮霭,农夫荷锄徐徐走来。”这是画家柯甫凯油画中的意境,仿佛就在你我的眼前、给人以友善和温和的感受。

  小时候摸鱼抓蟹,长大后爱上绘画

  来到柯甫凯的家,记者便被满房间的油画所吸引。

  大大小小层层叠叠,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如同一个大仓库。这里,两张写实的油画,一张画上,一位老者,脸上刻满了生活的沧桑,嘴边叼着个烟斗,在津津有味地吸着;还有一张《涛声依旧》,破旧的铁链和枷锁,缠绕成一堆。柯甫凯说,这张画是他去海边的时候,发现了这只被废弃的用于抓螃蟹的旧笼子,海风肆虐地朝它拍打,可惜这只笼子已经无人问津了,堆积着越发破烂,让人不免想起它昔日随着主人捕鱼时的风采。那边,四五张写意的油画,描绘了一年四季美丽的乡村小景。有春天村民在田里拉着牛辛勤耕种的家园小景,有夏季微黄的谷物和青翠的树木交杂的生机勃勃的乡间小景,有秋季田园上一望无际、金黄色沉甸甸的丰收之歌,也有冬季山木干秃秃的寒林之相。

  以绘画作为职业,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孩子是不曾想过的。

  柯甫凯出生在三门一个靠山朝海的小村庄,整天海里爬、地里滚,摸鱼抓蟹,牧牛割草样样精通。小时候偶有图画,但没有系统的学习,稚拙有趣,但也不见其在这方面的特殊天赋。直到去了临海师范读书,接受了系统的美术训练,柯甫凯意外地发现,原来自己最喜欢的,正是绘画。临海师范有专门的画室,专业的美术老师,每周两节美术课,图书馆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美术资料。在张寅敬、郑士龙等导师细心教导下,从此柯甫凯走进了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里。

  一幅画画了一年多,一“网”情深

  “我们那个时候娱乐的东西没有现在多,但是也够消遣了,同学们打打球、打打牌,家里有钱的还可以去刚兴起的KTV唱唱歌,比较贵。”柯甫凯说道,“但是我一直在迷画画,所以很少参与这些活动。每天晚上就泡在图书馆里练习画画,看绘画的书籍,一待就是三个多小时,周末时间也泡在那里。从临海师范到温州师范一直如此。”

  因为柯甫凯对绘画的如此痴迷,他成了同学眼中的“怪人”,刚开始集体外出去玩的时候会叫他,后来就不叫了。“几个关系好的同学都是理解我的,但是他们叫了我几次后,我都没去,就想,反正也叫不动,那就不叫了。”柯甫凯笑道。

  “有时候要吃饭的时候,他还在画画,叫也叫不下来。等他画好了,饭菜都凉了,才慢悠悠地过来吃。”这是柯甫凯母亲的说法。

  柯甫凯对绘画的狂热近乎偏执,如《休渔时节》一幅画就前后画了一年多时间,“网”这个题材一画就十几年。柯甫凯有如一个圣徒,他把艺术当成一种宗教。“我早期画的油画,受西方古典油画影响较大,作品视觉效果以无限接近客体为追求目标,画面光洁细腻没有笔触。色彩单纯,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异的棕黄色构成,透明颜料的多次复叠,使色彩与形体有机融合,代表作品如《休渔时节》。”柯甫凯说道。

  而作品《涛声依旧》是台州渔村寻常可见的蟹笼,柯甫凯用古典油画细腻的写实手法,平面现代的构成,以单一形体的不断重复来强化形式感,使画面更加纯化。他运用沉着的颜色在暗部多层薄涂,使暗部显得深邃,画亮部则用厚涂和画刀堆色法,造成厚重的体量感。而为了解决写实画面呆板的问题,柯甫凯通过精细入微的刻画,以及恰到好处的光影分布和虚实变化,不断开掘和创造色层美,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以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整个画面,恢宏而又凝重。

  临海师范毕业之后,柯甫凯被保送到了温州师范学院,继续学习绘画。

  写意《田园闲居·捕鱼》,融入陶渊明式的意境

  现在,柯甫凯逐渐从古典写实油画慢慢向意象油画转变。对于自己的作品,柯甫凯说,有些绘画作品在画的时候,好像很随意,但是画完之后,自己看了很满意。

  这其中有一幅画《田园闲居·捕鱼》,收藏在2014年出版的《笔墨家园——柯甫凯作品集》中,画中之景是早春时节,一个渔夫在小湖里拉网捕鱼。

  除了渔夫和湖水,柯甫凯用勾皴、点染、着墨,还绘出了一幅安详、静谧、和谐的山村的秀丽景观。远山若隐若现,夕阳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光晕,灌木丛、角豆架在青翠树木的庇护下,和杨柳随着风摇摆着枝干相应。万物各顺其自然,一切都是那么清新美好,透着事物本真的模样。

  柯甫凯特意指出,我画的其实不是渔夫,可以有很多种解读,他是古人,可以是个归隐的君子,可以是个淡泊的乡绅,也可以是个本就在这村落生长的最原始的人。“我希望人们看到这幅画,第一个感觉就是能想到是陶渊明式的悠然淡泊的生活。”柯甫凯说道,近几年,他努力将陶渊明描绘的田园生活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手法和审美情趣相结合,融汇成淡淡的、写意的油画风格。

  “这个人虽在捕鱼,但是并不是以此为生,更多的是将这捕鱼当做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乐趣。这其实也是我想表达的生活态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种生活理念。这也是对现代繁忙都市生活的一种逃离,我期望让人们精神上得到休憩。”柯甫凯说道。

  做一个幸福的人:享受绘画

  从古典写实油画,到意象油画,从凝重恢宏的写实风格到轻松优雅的田园风格,柯甫凯说,这跟他自己本人的生活态度息息相关。

  现在,柯甫凯的工作越来越忙碌,能抽出时间和一家人回一趟老家玩玩,是柯甫凯很享受的事情,这也给了他很多创作的灵感。

  “以前,我是想画好一幅画,现在,我更想做一个幸福的人,绘画是让我感受幸福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我和我孩子一起出去玩,回到家后同样的风景他画一张,我也画一张,对比着看看特别有趣。”柯甫凯说道。

  正如柯甫凯在自己的散文《梦田园》中所述:“割草、锄禾、牧牛、抓鱼,童年我就在江南的农村中度过。那儿风光优美,那儿民风淳朴。在城市里已经20多年,但儿时田园的生活一直让我魂牵梦萦。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更怀念过去那闲适的田园时光。”

  如今,柯甫凯终于放下为参加展览主题的主体性创作,开始涂抹记忆中的田园,为自己画画。

  “这是我现在追求的‘国画的技法,油画的材料’,来表达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蕴。”柯甫凯说道。他通过墨珠、水痕、勾线、平面化的画面构成和点景式人物的加入,对传统艺术语言进行利用和重构,表达出简淡、宁静、疏远的文人画意境。

  柯甫凯说,享受绘画,既能娱乐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美的共鸣。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宁静,守望传统,田园闲居,愿他在中西融合的绘画探索之路走得更远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