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长城位于丹东市城东15公里的鸭绿江畔,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区,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相望,登高即可见到对岸的朝鲜新义州。

  虎山长城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明朝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其名因其建于宽甸县虎山乡的虎山南麓而得之。现存200余米,敌台3个。向北十余里还有6座墙台。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

  《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就已明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

  作为国门,长城选址虎山,确有军事意义。明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中朝边境“一步跨”,意指跨过这一步,便是朝鲜领土了。这是中朝水路边界距离最近的地方,只需一步便可跨出国门。

  “咫尺”石,意指此处与朝鲜近在咫尺。

  登高远望,江河如带,蜿蜒天际。

  沿长城拾级而上,站在虎山长城之巅,可一览中朝两国风光,对岸朝鲜的自然风貌、人物景观可尽收眼底。

  远眺虎山,好似一位仰卧的睡美人,身形婀娜,栩栩如生。